限購、限貸、限價到限售、限商 長效機制落地有多遠
從限購、限貸、限價到限售、限商——上半年,一線城市和熱點二三線城市,密集出臺以“限”為核心的緊縮型需求側調控措施,力圖全面管控投機炒房。
記者注意到,在進行以“堵”為特點的需求側管理同時,一些供給側調控的“后手棋”也開始落子布局。
7月4日,上海位于浦東新區(qū)和嘉定區(qū)的兩幅出讓地塊首開“只租不售”模式。3天后公布的《上海市住房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
而在上海公布未來5年供應計劃之前,北京也開啟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為代表的樓市“供應之變”表明,樓市調控重點正從最初的“打補丁”“堵漏洞”,向如今的“增供應”“調結構”轉變,調控手段正由堵到疏、由抑投機轉向穩(wěn)預期。
樓市的火熱往往伴隨“地王”的不斷涌現(xiàn),背后不僅有土地短缺、拍賣機制的原因,也與過度透支的金融有緊密關系。“各地要建立購地資金審查制度,確保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使用合規(guī)自有資金購地。”不久前,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聯(lián)手加強購地資金管控,掐斷貨幣到房地產之間不合理的“明渠暗道”。
此外,5月底,住建部發(fā)布我國首個住房租賃和銷售法規(guī)的征求意見稿,“購租并舉”改革全面提速。大力發(fā)展住房租賃市場,預示著熱點城市住房供應將從“重售輕租”跛行式供應體系,轉向構建“租售并舉”的供應新體系。
種種跡象顯示,從土地供應、金融到立法頂層設計,房地產結構性調整的調控思路逐漸浮出水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的“四梁八柱”正在搭建。
- 限價下深圳豪宅入市謹慎 低價豪宅成交火熱
- 限售來襲 樓市“去杠桿”利好剛需購房者
- 限價調控下 開發(fā)商用"雙合同"提高一倍首付
- 炒房者熄火?超30城出大招 中國樓市進入"限售"時代!
- 成都限購預留人才通道 未繳滿社?;蚩蓲炜考w戶口
- 北京市國有土地上住宅平房納入限購范圍
- 天津住房限購再升級 買房越來越不容易
- 天津限購升級 在本市已有一套房的居民再次購
- 天津限購升級! 樓市調控又“包圍”一個重鎮(zhèn)
- 杭州:本市戶籍成年單身限購一套
信息首發(fā):限購、限貸、限價到限售、限商 長效機制落地有多遠
限購 限貸 限價 限售 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