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跨境小一派位結束 家長稱不公
香港跨境小一派位已經(jīng)結束,一些學生被分配到離居住地較遠的學校,讓跨境生家長感到不公。
跨境學童專用校網(wǎng)政策實施首年的小一派位已經(jīng)結束,許多家長反映,被派到離家很遠的學校。有家長表示,這種派位方法對跨境學童不公平,希望有返回機制。
家長: 變相剝奪被教育權
家住羅湖的王太為6歲的女兒填報志愿時,填的都是北區(qū)和大埔區(qū)的學校,原因是交通方便??墒?,6月7日放榜的結果卻讓她大失所望。女兒被派的學校不僅在她填報的33個志愿之外,還被派到了屯門的學校。 其實結果也在意料之中。 王太說,因為北區(qū)有1600多人填報,卻只有300個學位,這肯定導致大部分人沒法派到北區(qū)。
派到屯門區(qū),意味著王太的女兒每天上學要花五六個小時在路上。王太表示,會去試試叩門(類似自薦,家長帶著材料和孩子到心儀的學校自薦面試),不過希望比較渺茫,但她已經(jīng)決定不會讓女兒去屯門的學校注冊就讀。王太認為,以前是跨境學童和香港學生一起派位,現(xiàn)在跨境學童單獨派位,等于北區(qū)的學位大大減少,對跨境學童造成了不公平, 變相剝奪了跨境學童的被教育權 。她認為這種派位方式造成了很多錯派,根本沒有考慮 就近入學 的原則,身邊很多跨境學童都遭遇到了這個問題。
王太稱,她和其他家長幾個月前就向港府遞交了請愿信,對方回復稱會考慮他們的意見。王太希望在派位之后還有一個返回機制,讓女兒還有機會能到北區(qū)上學。目前,她打算讓女兒在深圳上私立學校,看看以后有沒有機會再去香港上學。
派位填志愿有策略
雖然很多跨境學童沒有派到理想的學校,但也有幸運兒。家住羅湖的吳女士的女兒被派到了北區(qū)打鼓嶺一所學校。吳女士表示,她在填志愿時就已經(jīng)有針對性,針對這次給跨境學童設立專門校網(wǎng),她把打鼓嶺這間學校作為第二志愿,結果如愿以償派到了??紤]到其他有點名氣的學校競爭都很激烈,因此她不想填名校。 聽朋友說,就是粉嶺公立學校這樣的,第一天都有一百多人叩門。 她認為沒有必要去爭。
一位名為 雨蟲 的家長也分享了他的派位經(jīng)驗。他的小孩在第一輪記分的派位就派到了北區(qū)一間學校。他說,孩子的分數(shù)不高,看到身邊的家長都是報上水、粉嶺的名校,他認為不妥。 第一輪是不分區(qū),記分的派位,這一輪是所有跨境學童選校的最好機會。
雨蟲說,本地家長要不就是跨區(qū)報九龍較里面的名校,要不至少也是本地較出名的學校,這時報名校幾乎沒有希望。因為還要除去必收生,校友等另外加分的,有剩位才給分數(shù)較低的抽,幾千人抽那么點位置機會很小,反之,這時報二、三線學校派到機會非常大。而第二輪分區(qū)不記分的派位,就是跨境學童校網(wǎng)的派位,競爭激烈得多,因為港府是把所有跨境學童作為一個整體在派位,沒有考慮過 就近 的問題。雨蟲建議家長們把握第一輪,把要求放低,爭取在第一輪就派到離關口較近的學校。
[專家意見]
跨境校網(wǎng) 錯派 幾率將大大上升
近年來,跨境學童人數(shù)大增,為解決香港本地學童上學的問題,香港教育局提出2014年小一派位設跨境學童專用校網(wǎng)的新機制,為跨境學童設立專用校網(wǎng),涵蓋上水、粉嶺、屯門、元朗、沙頭角等八個校網(wǎng),網(wǎng)內(nèi)每間學校每班撥出至少兩個學額接收跨境學童,另外,鼓勵東涌和馬鞍山已收取跨境學童的學校自愿加入,希望起到分流作用。
不過,有香港教育界人士表示,跨境學童專用校網(wǎng)有五大潛在問題將會顯現(xiàn),首先就是 錯派 的問題,由于所有跨境學童作為一個整體派位, 錯派 的幾率將大大上升,今年派位滿意率是13年來最低, 叩門 潮涌現(xiàn),最終也有不少學童由于無法派到滿意的學校而放棄到香港上學。
其次是交通問題,由于跨境學童分散,不少學??赡茕浫∩儆?0名跨境學童,學校安排校巴會變得困難。由此引發(fā)交通費上漲的問題,即使家長愿意孩子到較遠的地區(qū)上學,校巴費用也會大增,學童在路上花費的交通時間也會增加。
此外,跨境學童與香港學生分開派位,是否會牽涉到不公平的問題,也值得探討。
信息首發(fā):香港跨境小一派位結束 家長稱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