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抵制“你妹”“蛋疼”等網絡用語
為抵制各類層出不窮的粗鄙網絡語言,日前,IT老兵、網絡紅人、中國網絡傳播學會理事杜紅超在 朋友圈 發(fā)聲,他呼吁大家不要使用粗鄙網絡詞語。
近年來,網絡大大拓展了詞語的傳播范圍,加快了語言的傳播速度。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網絡上就會出現(xiàn)一些新興詞語。許多新詞新語新用法,如 萌 、 贊 、 給力 、 接地氣 、 吐槽 等,都是通過網絡快速而廣泛的傳播,而被廣大民眾認知的。網絡語言因輕松新奇、簡單易用,在一定范圍內有著廣泛的歡迎度和頑強的生命力,但也常因低俗輕佻以及不規(guī)范的使用而遭詬病。
據了解,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5.91億,而從年齡來看,10歲到39歲的占到絕大多數。
很多網絡語言是經過巧妙偽裝的粗話、臟話,青少年使用不利于他們健康發(fā)展。比如 你妹 這個詞,朋友間用大多是開玩笑、無惡意,但這個語言本身的攻擊性依然存在。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兒,大家也都習慣了,何必那么在意,但作為一個互聯(lián)網人,至少要從自己做起,抵制這種網絡危機,還大家一個純凈的互聯(lián)網空間。 杜紅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隨著互聯(lián)網越來越廣泛地介入人們的生活中,網絡語言也以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語言的方式呈現(xiàn),并從網上流行進入到網下日常生活中。
MM、 打醬油、 杯具……這些流行于網絡的詞語頻頻出現(xiàn)在學生的口頭上、作文中,有時還真被這些莫名奇妙的詞語難住了。 一位初中語文老師曾抱怨說,一些學生在上課、寫作文的時候,會使用一些網絡語言,網絡詞語中有一部分會隨著時間推移被淘汰,把網絡語言當成日常用語的小學生將來在與他人溝通時就可能遇到障礙。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年輕人最喜歡反傳統(tǒng)與顛覆,因此新的詞語不斷誕生,也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保持了語言的鮮活性,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在聊天中使用一些網絡用語可以活躍談話氣氛,在社交網絡上使用網絡用語,容易被其他網友理解接受,也容易和朋友拉近距離。 商丘師范學院大二學生李超(化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之所以喜歡使用網絡語言是因為其短小精悍,比較能表達現(xiàn)代年輕人當下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及感受。
關于網絡語言的非議之聲也從未停息,為了純粹地追求娛樂性和引起關注,如 碉堡了 、 蛋疼 等一些網絡用語顯得粗俗輕佻,故意惡搞,破壞了漢語的嚴謹與含蓄。
網友 幽幽 留言說, 有些詞雖然知道是戲謔,但是真的看得人臉紅心跳的,確實該掃蕩一下。
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咱不在微信中使用這樣的粗鄙或亞粗鄙詞語好嗎?咱轉發(fā)呼吁下好嗎? 杜紅超最后在 朋友圈 里寫道。他希望,網民們能夠自覺遠離粗鄙網絡語言,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
信息首發(fā):專家呼吁抵制“你妹”“蛋疼”等網絡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