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低估值的阿里才是馬云想要的?
沒有上市的阿里巴巴,其估值在興奮、懷疑、嫉妒、羨慕等多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混合成的環(huán)境中發(fā)酵和膨脹。
全球媒體對阿里巴巴市值估算一路水漲船高,從早期的800億美金到1500億再到現(xiàn)在的2000億美金,阿里巴巴享受著IPO規(guī)模超越Google、Facebook等全球互聯(lián)網巨頭這一前無古人的榮耀。
無人懷疑阿里巴巴的轟動,即便是刻意打壓者也不得不承認阿里巴巴上市將成為歷史性的的一刻,阿里巴巴將打開一扇財富之門。
然而,很多事情沒有必然的結果,世界的精彩就在于變化,一件事情提前能看到的結局或許只是一個幻象,很多事情的變化會出乎人們的意料,正如我們曾經看到的那樣。
于是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在事前對結局準備多個版本,并盡可能的分析其發(fā)生的可能性,這個邏輯同樣可以放在阿里巴巴的身上。
于是,對于阿里巴巴的市值,我們有了一個不同的大膽猜測,那就是對馬云來說,或許并不希望阿里上市的市值太高,至少不是2000億美金這么高,甚至大大低于媒體的猜測。
10億美金的融資規(guī)模透露了什么?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是,5月7日阿里巴巴向SEC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阿里巴巴預計通過IPO募集10億美金而不是普遍猜測的至少150億美金。面對這種大大出乎意料的情況,媒體幾乎一致解讀為這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數字而非實際要募集的資金。
但情況僅僅是如此簡單嗎?只是因為那里需要一個數字,所以隨手就填上去了嗎?看起來未必,這可能給外界透露出了非同尋常信息。
如果阿里巴巴想獲得高估值其沒有必要在提交IPO文件時放一個很少的象征性的數額,因為這毫無意義,除非阿里內部對估值還有爭議,不得不暫時隨便放一個數字。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個數據之所以拋出來,是測試外界的反應。
第三個可能則是和大眾猜測的不同馬云并不像阿里有個很高的估值,打壓大眾預期,壓低估值。這個可能性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并非毫無依據空穴來風的猜測。這一點正是我這里要重點分析的。
有權益無權力的軟銀和雅虎
馬云為什么不希望阿里有個高估值?這是問題,我來說說答案。
要了解一個人就要了解一個人的過去的經歷,要預測和判斷一個人就要知道他現(xiàn)在和未來的處境。什么土地就要會長出什么樹,什么樹就會開出什么花,什么花就會結出什么果。
阿里從資本上來看是軟銀和雅虎控制的企業(yè),但從話語權上看卻是馬云控制的企業(yè)。軟銀和雅虎兩者在整個阿里巴巴的控制股權合計占比高達57%,而馬云和蔡崇信加一起也不過12.5%,但軟銀和雅虎卻對公司幾乎沒有話語權。
首先,在阿里巴巴,只有馬云和蔡崇信是終身合伙人,其他人均可能變動。
其次,在阿里巴巴董事會的提名中,僅軟銀有權提名一名董事,而雅虎連提名一名董事的資格都沒有,更為重要的是軟銀 在沒有和馬云及蔡崇信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不能反對任何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 ,同時必須 將超過公司發(fā)行普通股30%比例股票代表的投票權進行委托,支持馬云與蔡崇信的投票 。
第三,當軟銀在阿里巴巴持股低于發(fā)行股份的15%時,將失去投票權。
上面所有的規(guī)定層層鎖住軟銀和雅虎,讓其在阿里巴巴集團中只有權益,而沒有權力。
退出或許是軟銀和雅虎不得不選的一條路
對軟銀和雅虎來說,雖然在阿里巴巴的權力沒有權力,但作為第一第二大的股東,阿里巴巴帶來的巨大財富也能給它們帶來心理上的安慰。
但這很可能只是它們一廂情愿的自我 意淫 。
此前馬云已經通過VIE事件告訴軟銀和雅虎,不要因為擁有阿里巴巴的股權就可以成為 寄生蟲 。
根據之前達成的協(xié)議,雅虎已經毫無懸念的被迫出售目前所有股份中的一半給阿里巴巴,這就意味著其股份將降至10%左右。
軟銀方面,作為最大的股東,軟銀一直不被馬云喜歡,馬云說孫正義的眼里只有六個字 軟銀,軟銀,軟銀 ,而且說孫正義自私透頂,不喜之心溢于言表。
而孫正義說不會在阿里巴巴上市時拋售股份,但接著說 這絕不意味著我們承諾將永久持股 ,面對著給軟銀帶來巨大財富的阿里巴巴,這句話聽起來意味深長。
雖然沒有報道說軟銀和阿里巴巴達成協(xié)議要出售股份,但此地無銀三百兩,上面15%的限制絕對不是無關要緊的條件,或許暗示著馬云早有計劃要讓軟銀掃地出門,或者至少股份降到15%以下。
一個低市值的阿里巴巴馬云可以得到什么?
如此我們可以推斷出來一個設想,那就是軟銀和雅虎都將賣出股份,阿里將接手部分或者全部。
如果從這個設想開始推斷,就可以很好的推斷為什么馬云不想有個高估值了:
第一,減小未來收購軟銀和雅虎所持股份的成本;
第二,打壓雅虎和軟銀通過阿里巴巴上市所獲得的收益;
第三,降低大眾預期,為未來股票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很好的空間,股票上漲總比下降臉上好看的多。
馬云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也是個政治上很敏感的人,政治對阿里巴巴的成長有多大的作用,他有切膚之痛。所以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他很想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中國人的企業(yè)。
雅虎和軟銀等外資的退出,阿里就可以擺脫外資身份,這對于主要市場和用戶都在國內的阿里巴巴來說非常重要,無論在市場和輿論上都對阿里巴巴的發(fā)展非常有利。
是選擇短期的高市值還是期的政治、市場、輿論?這樣的單選題中,后者顯然是更為恰當的答案。
網絡上的憤青們常常因為阿里騰訊們的外資身份耿耿于懷甚至對其進行言語上攻擊,對此大多數商業(yè)精英人士的態(tài)度是置之一笑。
但擅長把握大眾心理細節(jié)的馬云,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
信息首發(fā):一個低估值的阿里才是馬云想要的?